2024年12月26日,昆山市急救中心举行花桥经济开发区曹安120急救分站启用揭牌暨昆—嘉、昆—青院前急救联动机制启动仪式,进一步加快跨地区急救资源共享与协同。
2024年,昆山市急救中心通过紧急医疗调度“绩优急救中心”资格认证,成为全国第32家获此殊荣的急救中心。当急救电话响起,调度员迅速行动,通过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MPDS),精准指导呼救者开展自救和互救,有效填补了救护车到达前的“急救空窗期”。据统计,MPDS系统上线以来,已累计为8.9万例呼救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自救互救指导。目前,昆山市已建成21个急救分站(点),基本实现区镇全覆盖,形成3公里、15分钟的急救圈。
同时,昆山市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急救体系建设,在社会急救方面,注重提升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推动院前急救向社会面前移。通过开展急救技能进高校、进社区、进机关、进大型企业,把急救技能送给“最需要”的人,提升了市民的自救互救素养。2024年已开展高质量、标准化急救技能培训220场,新增社会急救志愿者近万人。
胸痛作为一种紧急症状,往往预示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胸痛中心的建设充分展示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的高效性。当前,昆山市已构建起以市一医院、市中医医院2个标准版国家胸痛中心为核心,6个二级综合医院基层版国家胸痛中心为纽带,10个基层胸痛救治单元为基础的区域胸痛救治网络,建成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120急救体系全面参与、“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急性胸痛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建立起“第一目击者—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ICU或专科治疗”的急诊急救模式,极大提高了急救效率和质量,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昆山积极推进“救”在身边——守护生命工程。下一步,昆山市将围绕“配、用、学、管”四个方面,以“一类场所应安尽安、二类场所能安既安、三类场所鼓励自安”的原则,制定公共场所配置AED项目总体方案。2025年拟试点在交通场站(含轨道交通)、学校、医疗机构、体育场馆等一类场所配置AED设备500台,并以“一个中心+N个基地”为原则构建家门口的学习圈,完成10000人AED培训,并组建社会急救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健全公共急救体系,让城市更安全、群众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