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办事服务 > 便民服务 > 公用事业 > 污水与垃圾处理

苏州工业园区“无废城市”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

时间: 2025-07-24 10:23 来源: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访问量:

作为国家级经开区“九连冠”的苏州工业园区,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始终践行“生态优先、发展协同”理念,将固体废物治理与产业绿色转型深度融合。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的同时,全区固体废物总量控制在100万吨左右,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城镇污水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9%,危险废物填埋率更降至0.3%,实现趋零填埋,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十四五”期间,园区将“无废城市”建设深度融入“美丽园区”发展规划,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关键抓手,系统谋划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特色与发展需求,发布实施《苏州工业园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强化制度保障,明确“十四五”期间的建设愿景,细化分解年度目标与核心任务,构建涵盖机制建设、资源利用、无害处置、保障能力的四大体系8项任务清单,科学设置44项通用建设指标和1项园区产业转型的特色指标评价体系,为“无废”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提供坚实的行动指南。

将“无废”作为核心要素,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构建“培育企业-3A级绿色工厂-省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企业-零碳工厂”的绿色制造发展体系,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企业23家、省级绿色工厂60家,创建体球网,足球比分网“近零碳”工厂8家、“零碳”工厂1家,持续释放园区绿色制造内生动力。将“无废”作为核心路径,深化固废资源化低碳化创新实践。园区中法污泥处置项目将污泥干化转化为生物质燃料,输送至电厂掺烧发电,有效实现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年产出高含固率的干污泥约3万吨,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7万吨。这种“固废处置+降碳增效”的创新实践,让企业从“被动治废”转向“主动谋绿”。

苏州工业园区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核心载体,系统集成市政固废协同处置基础能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餐厨及园林绿化垃圾处理项目和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可日处理300吨的餐厨垃圾、300吨餐余垃圾、100吨绿化垃圾以及500吨污泥,成功入选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此外苏州工业园区配备建成1300吨/日全域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和智能监管建筑垃圾转运体系,实现城市固废“日产日清”。针对工业产业特性,精准构建专业化工业固废处置体系。依托6家持证危废经营单位形成23.73万吨/年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能力,保障区域危险废物规范转移处置;推进美加金属、瑞环环境等固废末端处置技改项目,保障近50万吨/年工业固废处置能力,与产业规模增长动态适配。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机制,2024年落地3个江苏省“无废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带动社会投资1.5亿元。

创新多元共治机制,厚植无废文化沃土。园区创新构建“1+3+N”无废共治体系,即以1个统筹机制为核心,搭建政企合作、社企联动、校地共建3类平台,通过组建50人专业“环保卫士”团队、开放环保设施等一系列举措,年均服务超5000人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覆盖2万在校学生,精心打造“绘自然会环保”画信比赛等特色品牌活动,其中原创短视频《环保玫瑰》播放量突破15万次。最新调查显示,“无废城市”建设公众满意度达95%,营造了良好的无废文化氛围。强化政策示范引领,构建循环经济生态。园区采取“政策激励+示范引领”双轮驱动模式,2024年累计发放生态引导资金1792万元,惠及300余家重点产废企业。高标准建成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累计接待参观学习超6000人次。其中,循环经济产业园减污降碳创新实践案例获得央视专题报道,成功打造了“无废文化培育-绿色产业转型-生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新格局。

苏州工业园区的实践表明,“无废城市”建设不是环保单行线,而是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系统工程。通过顶层设计牵引、市场机制赋能、技术创新支撑、文化认同聚力,园区正将“无废”理念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