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苏州企业里,智能车间精准作业,流水线高速运转,跨境订单频繁往来,勾勒出苏州经济运行持续平稳向好的生动图景。今年1至5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9万亿元、同比增长4.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1%;先进制造业发展展现强劲动能,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2%,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苏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近年来,苏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构建“1030”产业体系,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提质增效推动苏州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做示范,“工业大市”加速向“智造之城”蝶变。
强基固本:优势产业集群持续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苏州是国内工业体量最大、配套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之要。苏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全力筑牢工业经济“压舱石”。
过去两年,苏州连续以“新年第一会”的昂扬姿态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2024年,苏州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奋力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今年,进一步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2025年行动方案及相关政策文件,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目标到2026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万亿元。
“苏州产业体系完整、创新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多元、营商环境优越,有条件、有优势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前列。”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苏州持续推进“103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和11个千亿级产业,获批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1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核心产业+”战略,推动电子信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融合发展,持续壮大先进产能。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焕新,钢铁、化工、纺织等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在产业发展的强有力带动下,苏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跃升,功能品质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做精做优,治理效能稳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7.75万元,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至1.77﹕1,苏州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勇立潮头: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如何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勇立潮头?面对时代之问,苏州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车间里,上千台机器轰鸣,现场却只有十几个人在做基础设备维护……5月,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出炉,打造了全球光通信行业首座“灯塔工厂”的亨通集团旗下13家企业同时入选。从单个车间智能试点到全面智能工厂建设,再到如今打造的先进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亨通的转型之路,是“苏州智造”快速升级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国最早布局“智改数转网联”的城市之一,苏州已累计实施相关项目超3万个,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个、“灯塔工厂”7家,成为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日益完善,建成“东数西算”长三角算力调度中心,构建起覆盖通算、智算、超算、量算的完整算力体系。
苏州持续擦亮“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金字招牌,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2024年,体球网,足球比分网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收2362亿元、增长超20%,聚集人工智能核心企业667家,其中上市企业32家、全球独角兽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7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超2100家。今年2月,苏州出台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若干措施,围绕高质量产业技术创新、高水平应用场景拓展、关键要素供给和创新生态优化等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正处于从技术验证迈向实际应用的关键阶段。近日,苏企乐聚联合中国移动、华为等头部企业,发布业界首款5G-A具身智能机器人“夸父”,攻克了高并发场景下的多机协同、实时决策等技术难题。目前,苏州已集聚乐聚这样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核心企业80余家。
投资苏州,赢得未来。在2025年苏州全球招商大会上,417个重量级项目分批签约,总投资超3400亿元。苏州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攻坚重大项目,深入开展全球产业创新合作伙伴计划,外资项目深耕加码。
随着项目的加快集聚、企业的快速发展,如今,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医药、新能源、低空经济等各个领域,苏州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5月13日,罗氏诊断新投资项目在苏州工业园区奠基,这是罗氏诊断在华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百亿元,进一步增强苏州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实力。6月24日,协鑫光电GW级钙钛矿产业基地在昆山投产,这也是全球首个GW级叠层组件生产基地。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将加速推进钙钛矿组件应用进程,助力苏州成为全球钙钛矿“技术策源地+应用示范区”。
在6月28日召开的第三届低空(苏州)产业创新生态大会开幕式上,45个低空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总投资额超50亿元。截至目前,苏州已形成贯通研发、制造、应用,覆盖从整机到电池、机身材料、摄像头、传感器的低空全产业链,集聚整机制造企业超30家、配套企业超350家。
逐“绿”而行: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实施低效工业用地转型5461亩,新开工“工业上楼”项目56个。这是苏州始终坚持集约高效、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全面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苏州积极推进低效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工业上楼”“数据得地”。今年,全市将转型低效工业用地10000亩。此外,苏州着眼双碳发展目标,通过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在昆山高新区,高高耸立的通力电梯测试塔引人注目。依托一块块在厂房顶部的光伏发电面板,公司年发电量超300万度,约占企业总用电量的30%;晚上1万多盏LED灯,每年可节约100多万度电。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和体球网,足球比分网“近零碳工厂”称号。
“苏州正锻造产业绿色竞争新优势,加速构建高效、循环、低碳的现代绿色工业体系。”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苏州已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93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9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6家;创新开展(近)零碳工厂培育工作,建设零碳工厂4家、近零碳工厂36家。
在苏州工业园区,随着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的开园,这里正按下ESG产业发展的“快进键”。该创新中心围绕ESG全产业链积极引入研究机构、咨询机构、评级机构、环境服务、数字方案、认证培训、绿色金融等七大行业,截至今年5月,已深入洽谈产业项目300余个,签约近70家企业,首批24家企业正式入驻,加快释放绿色发展驱动力。
唯有追“新”逐“绿”,方能做大做强。这是苏州广大企业的共同体会,也是苏州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成功法宝。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苏州将继续以“1030”产业体系为经纬,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熔铸为现代制造的创新基因,让传统产业与未来科技在转型升级中交相辉映,向着“智造之城”的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