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阵嗡鸣声响起,一架架无人机从固定机巢起飞,根据事先设定好的线路开始一天的工作:沿途识别违规搭建、巡查主要河道、监测交通流量、跟进项目工地建设进度和隐患排查……这是苏州高新区基于数字高新驾驶舱,涵盖资源规划、城管、应急、环保等9个部门及6个乡镇板块127类需求共336条航线的低空政务“综合飞一次”应用实践。
无人机“破巢”而出,为巡查安上翅膀。“原先网格员完成全区巡查至少需要半个月,且可能存在屋顶、厂区、林区等盲区,现借助无人机5分钟内即可到达全区任一位置,2天内完成地面巡查任务,效率提升7倍以上。”苏州高新区城市运行和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介绍,借助无人机“高空”视角,平台能够对区域内的城市街道、林业绿化、河流湖泊等进行全方位巡查,覆盖山边、水边、路边等巡查盲区,提高小区、工地、厂区等的巡查效率。在此基础上,叠加挂载设备和AI算法,发挥数字要素综合效能,加快实现全区低空公共服务场景全覆盖。
从城市巡查到部门联动,“综合飞一次”应用场景不断升级。平台与苏州高新区城市消防和森林防火双向联动,将日常综合巡飞过程中发现的火情信息实时推送消防部门。今年初,在交通航线巡飞过程中,AI发现中环西线车辆自燃,第一时间通过二维码共享,将火情信息推送消防部门,帮助消防部门在苗头阶段高效快速处置火情。同时,消防部门向城运中心“一键同步”火警信息,触发火警应急联动预案,智能匹配最近无人机自动飞往现场。“这一机制在最近的几次森林火情处置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消防部门提前掌握火情态势、周边资源等,科学部署扑灭方案。”中心负责人说。
“低空”之上飞翔着城市治理的未来答案,在苏州,低空政务的实践正在丰富拓展。吴江区太浦河云管家系统是为全方位保护太浦河水质量身定制的“智慧大脑”。吴江在太浦河沿岸布置了5座智慧环境监管无人机机场,无人机搭载了高清镜头和红外热成像镜头,配备了4G图传模块。系统依托吴江区低空服务一体化平台,通过无人机对河道及沿岸开展全天候巡查并拍照和录像,全量采集沿岸44路智能监控和1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平台配置AI算法精准高效识别问题,自动生成“问题工单”,流转给相关部门跟进处理。此外,系统汇聚了示范区内青浦、嘉善等地超11万条跨省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
“系统上线前,我们采用的是手工采样分析、人工沿河巡查等传统检查方式,系统上线后每年可减少人工水质采样检测超2.6万人次,辅助各级巡河1600余次、船舶监管扫测9万余次,大幅提升了太浦河监管的精准性、及时性、有效性。”吴江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施志伟说。
当前,苏州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积极探索城市治理低空新模式,彰显数字治理效能,在重点领域改革中频频落子,创新低空经济场景和城市智慧治理新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重塑城市治理模式,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