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繁体版
  贺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gxhz.gov.cn        【贺州发布】政务微信        【长寿贺州】政务微博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贺州简介 |  新闻中心 |  政务信息 |  网上办事 |  便民利企服务 |  互动交流 | 
  首页  >  政务信息  >  政府文件  >  贺政发
贺政发〔2018〕29号贺州市人民政府体球网,足球比分网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印发贺州市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2018年9月20日印发)
日期:2018/9/25 18:24:41    来源: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副处级以上单位:

现将《贺州市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贺州市人民政府

                                2018917

 

 

贺州市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体球网,足球比分网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桂发〔201811号),推动我市工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2020年,我市工业领域全力东融、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融入大湾区市场的大格局基本形成,工业新动能培育、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质量效益和绿色发展同步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逐步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力东融有新突破。实施东融行动,主动接受大湾区辐射,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对接大湾区市场,快速推进广西东融(贺州)示范区建设,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引进一批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大型项目。

新动能培育有新成效。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同步提档升级,初步构建起协同发展的大工业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2%左右,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翻番,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实现翻番。

集群发展水平有新提升。着力打造碳酸钙、装配式建筑、生物医药、铝电子、稀土、钢铁、生态陶瓷、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成五个支撑作用较突出、规模效应较明显、产业链条较完善的集约化发展产业集群,为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智能化水平有新提高。加快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工厂智能化改造工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实现全覆盖。

质量效益有新跃升。工业对全市经济发展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年均下降3%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73%,创建绿色园区3个以上。

二、行动任务

(一)实施全力东融行动

1.加快推进东融示范区建设。以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生态产业园、旺高工业区等重点园区为平台,进一步完善战略规划,优化空间布局,腾出万亩产业用地空间,承接大湾区大产业、大项目,全力打造广西东融示范区。实施以优化营商环境以提高园区水、电、路、通讯等通畅水平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土地为主的项目落地要素储备,以壮大园区经济为着力点的园区大招商和项目开竣工为重点的园区体制创新和执行能力提升等工作,全面掀起园区建设的新热潮,进一步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实现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无缝对接,为融入和吸引大湾区资金、技术、人才、项目落户夯实基础。

2.主动对接大湾区产业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产业、区位等优势, 主动融入和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完善的合作机制,将其资金、技术、市场优势与贺州的资源、劳动力等优势结合起来,实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参与大湾区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建设,重点参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实现与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发展配套、过程融合、利益共享,推动我市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分工:市工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农业局、林业局、商务局、国资委、食品药品监管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投资促进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二)实施传统产业二次创业行动

1.钢铁产业。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建筑、桥梁、基坑支护、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高端汽车板、家电板以及各类精密仪表用板等钢铁产业链。发展高技术含量、高性能、高附加值、多品种、多用途、多行业应用的精密铸造、铸锻件和机械制造用钢产品,建立钢结构配件配送中心,生产加工标准化钢结构配件,进一步拓宽钢结构产品种类。全面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钢铁工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中国制造2025花园式工厂,推进生产方式的定制化、柔性化、绿色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500亿元。

2. 铝电子产业。以广西正润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以铝电子新材料产业与电业相结合为途径,大力发展铝深加工,重点发展中高压电极箔、高纯铝、电子铝箔、铝电解电容器等相关联产业,加快建立铝电子新材料产业链联盟,建设铝电子新材料产业专业园区。鼓励企业与区内外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建立铝电子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研发食品药品包装、铝塑管、变频器、家用电器制造、通讯设备、消费及工业电子、汽车电子及各类电源等产品,打造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铝电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50亿元。

3.稀土产业。推动产业向链条化、精深化、高附加值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稀土金属、稀土合金以及稀土永磁材料和稀土陶瓷功能材料等稀土新材料,发展高效节能稀土永磁电机、稀土风力发电机、镍氢动力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组件等应用产品,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先进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项目有突破。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稀土功能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粉体新材料、耐磨新材料、钨基合金及超硬材料等产品研发,做大做强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打造高端应用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100亿元。

4.食品药品产业。依托贺州世界长寿市品牌,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重点发展绿色食品、营养和保健食品、养生酒、天然饮用水等生态健康产品。推进富川果蔬精深加工、昭平茶叶精深加工等生态绿色产业发展,加快灵峰药业异地技改扩建、华泰药业医药产业园、力达新生物医药港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

5.林产产业。推进产业向林木精深加工发展,鼓励和引导林产加工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大力发展中高档家具、实木地板、家具装饰板等工艺,引进发展松香系列、胶黏剂用树脂、油墨用树脂等产品。到2020年,力争实现林产工业总产值40亿元。

责任分工:市工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农业局、林业局、商务局、国资委、食品药品监管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投资促进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三)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行动

1.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市生态产业园启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安全港工程,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着力提升数据收集、存储、清洗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建立健全数据管理、流通和安全保护体系,充分开放拥抱大湾区企业,打造湾区企业数字安全港。重点促进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产品产业化发展。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智能化改造,支持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提供协作配套,支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建设,加大对两化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信息技术企业与工业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到202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力争实现总产值50亿元。

2.高端矿山机械制造。以碳酸钙千亿元产业配套制造为驱动,加快引进机械制造优质民营企业,重点开发矿山机械及零配件产业、铸件机械和粉体机械,打造广西东盟矿山装备制造基地。鼓励和支持钢铁企业改造升级,转型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精密铸锻件、特种钢材料、钢结构产品等高端钢铁产品,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配套的钢铁铸造件和不锈钢生产基地。到2020年,力争机械制造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

3.生物医药。实施中医药、生物药双轮驱动发展,重点发展民族医药、中医药、生物制药等产业,加强与区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中药材种植GAP示范与研发基地,开发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瑶药等中药民族药和适合中医治疗特色的新品种,积极研发化学药和通用名药、抗感染药物、动物疫苗、微生态制剂等新产品及健康保健品。培育独具特色的中药民族药产品和企业品牌,打造特色生物医药园区和生态健康科技城。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50亿元。

4.新材料。充分利用丰富的稀土、钛、碳酸钙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新型装建筑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纳米粉体新材料等产品研发生产。加快建成集特色资源开发分离冶炼-特色材料精加工-高附加值新材料多功能于一体的新材料产业链。到2020年,力争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责任分工:市工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商务局、水产畜牧局、国资委、投资促进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四)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行动

1.碳酸钙产业集群。按照龙头带动链条延伸集聚发展绿色循环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延长碳酸钙产业链。统筹推进重、轻钙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以重质碳酸钙、重质活性碳酸钙、碳酸钙建材为主,轻质活性碳酸钙、超细轻质碳酸钙、纳米级轻质碳酸钙等中高档系列产品并存的碳酸钙产业群。积极延伸塑料、涂料、橡胶、PVC建材、木塑等碳酸钙下游产业链,推进碳酸钙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工艺化方向发展。补齐大理石矿山开采、切割、粉体破碎等机械设备及商贸物流业等配套产业,打造原料开采加工销售应用一体化的碳酸钙产业集群,加快建成全国碳酸钙产业示范基地。

2.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以争创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为契机,依托贺州市生态产业园、旺高工业园、钟山工业园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沿着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及设备制造、运输、装修和运行维护的产业链条,深入挖掘,增强产业配套服务能力,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我市岗石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和全装修部品部件,构建特色全装修产业集群;以贺州通号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广西超超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建筑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培育一批集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装配式建筑骨干企业;按照产、学、研、训的要求,建设好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实训基地,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积极推广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到2020年底,我市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少于30%,装配式建筑产业具有一定规模。

3.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正润日轻公司高纯铝、桂东电子公司中高压电极箔的国内领先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高性能铝合金及其深加工产品和工艺,加快开发航空用高抗损伤容限合金、高强度铝合金品种,开发铝合金薄板、厚板、型材和锻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用大型型材用铝合金新材料、具有较好性能的汽车车身用铝合金板材等。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电子制造圈,重点引进平板电视、机顶盒、DVD播放机、数码摄相机、闪存盘、移动硬盘等消费电子整机生产企业。打造具有贺州区域特色的高纯铝铝光箔中高压电极箔铝电解电容器电子整机的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4.稀土深加工产业集群。以中铝广西有色金源稀土、金广稀土新材料和中铝广西贺州稀土开发为龙头,构建特色资源开发分离冶炼特色材料精加工高附加值新材料多功能于一体的新材料产业链。以中铝广西有色金源稀土为主导,发展稀土钕铁硼永磁、稀土高纯氧化物。以金广稀土新材料为主导,发展有金属镧、金属钕、金属镨钕、金属铽、镝铁合金和镨钕铁合金等稀土金属及稀土合金。以中铝广西贺州稀土开发为主导,加快发展稀土尾矿回收综合利用、单一稀土产品冶炼分离、高精度稀土抛光粉及稀土化合物。在下游产业建设方面,通过整合、并购、参股等方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区域性稀土生产、研发和应用示范基地。

5.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采用公司+药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加快建设中草药材种植资源基地和药材原料基地,加大中医药投入和政策扶持,强化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和规范种养。以灵峰药业、华泰药业等为龙头,做大做强中成药产业链条。以一曜生物、普唯尔生命科技等为龙头,在市生态产业园建设核心生产基地,打造特色生物医药园区和生态健康科技城。加快推进力达新医药港(贺州生态健康科技城)、华泰药业医药产业园、灵峰药业异地技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打造形成集特色药材种植、新药研发及生产、医疗健康服务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6.生态陶瓷产业集群。以美仪瓷业、钟美瓷业为龙头,主动承接陶瓷产业转移,形成互补共生集群。重点发展功能型、环保型、科技型陶瓷,加快研发稀土生态陶瓷、纳米陶瓷、夜光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等产品,延伸陶瓷机械、陶瓷化工、瓷土开采加工、彩印包装、耐火材料等相关行业发展,全力打造自治区级陶瓷产业示范基地。

7.钢铁产业集群。以贺州桂鑫钢铁集团为龙头企业,对钢铁全产业链项目进行布局,建设贺州市钢铁产业园。大力发展中高端钢铁产品,并加强与新型装配式建筑钢构件、路桥钢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配套发展,全面提升精密铸件和高端铸锻件的生产规模和品质,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提升产业聚集程度,全力打造集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于一体的广西东盟矿山装备制造基地。

8.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富川脐橙、钟山贡柑、昭平茶叶、八步李子、平桂水生蔬菜为重点,实施品牌战略,以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为引领,发展壮大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优势产品,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开发健康养生食品、饮料等。开发富硒大米、营养米及米制休闲食品,发展脱水蔬菜、冷冻蔬菜、干制蔬菜加工,打造水果罐头、果汁、果脯、果酱、果酒等水果加工全产业链,推动茶精深加工、山(矿)泉水产业发展。将农产品加工与健康旅游、休闲度假等有机结合,打造农产品+”新产业模式。积极引导马蹄、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向优势产业区、综合性加工园区集中,形成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责任分工:市工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局、林业局、商务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水产畜牧局、国资委、投资促进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五)实施科技创新突破行动

1.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计划。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体制机制、研发经费分配、技术推广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形成高效的企业创新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在碳酸钙新材料、装配式建筑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铝电子)等领域,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工作。积极培育申报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到2020年,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突破15家,自治区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3家。

2.实施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全力支持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积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研究出台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落实各级对孵化平台的奖补政策。围绕产业重大共性需求,继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广西科学院合作等重点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广西碳酸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广西碳酸钙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碳酸钙重点实验室等创新驱动基地共建工作,打造面向重点行业的公共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等,推动行业协同创新。到2020年,力争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众创空间4个。

3.实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计划。开展碳酸钙产业技术研发,重点开展塑料、涂料、人造岗石专用新型碳酸钙粉体的研发,重点开展纳米碳酸钙制备与应用研究、人造岗石快速固化设备研发、人造岗石配方设计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开展新型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攻关,重点在设计、结构、集成构件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开展铝电子产业技术升级公关,攻克新型铝电子产品的工艺、性能等技术难题,重点在高比容高强度铝箔生产技术、节能电子产品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开展生态健康产业新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康复养生养老和具有特色地方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关键技术及新产品研发,大力发展铁皮石斛、金线莲、灵芝、茶叶等特色农业种养技术。到2020年,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4.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计划。积极对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人造岗石微波固化、废渣资源综合利用、碳酸钙包裹型缓释肥料生产技术等高水平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废渣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课程成果中试项目加快进度,促进技术成果规模化应用。鼓励职务发明成果由职务发明人及其所在单位按比例共享共有,以产权激励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到2020年,组织10项以上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应用。

5.创新业态模式发展服务型制造。积极引导促进碳酸钙、铝电子等优势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嵌入融合,加快转向智能制造、互联网+、共享物流等复合模式,全面提升产品衍生价值。构建以产品研发生产为基础,由专业市场、专业展会、专业物流、专业设计、行业品牌、行业标准、技术服务等共同组成的生产+服务综合性价值创造体系。

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工信委、发展改革委、金融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六)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

1.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制造。加快重点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围绕碳酸钙、铝电子、稀土、新材料、生物医药、生态陶瓷等重点行业,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打造智能工厂,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引进和培育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支持大型制造企业、本地网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搭建和对接国内一流的互联网+制造业”“双创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整合园区内产业链及相关信息资源,提供关联知识、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研判等服务。

2.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深入实施宽带广西行动计划。推动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建设互联网公共平台。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碳酸钙等千亿元产业协同服务平台,打造煤电油运气等资源配置平台,建设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引领的垂直领域行业性平台。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

3.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上云以贺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贺州市工业节能管理服务平台数据为基础,建设贺州工业云服务平台,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全部上云。深化云平台的融合应用,为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柔性制造、设备健康维护、制造资源租赁等服务,制订云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运营优化等系统解决方案。引导企业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兴技术与企业的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各环节深入上云渗透。

4.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环节,鼓励研发和积极引进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设备、智能化生产线等智能制造关键设备。重点突破新型传感器、物联网网关、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核心装置,支持开发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软件,提升智能制造软件支撑能力。

责任分工:市工信委、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及各工业园区管委具体推进。

    (七)实施绿色发展行动

1.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钢铁、铝电子、碳酸钙、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推行产品生态设计,推动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创建绿色示范工厂和绿色示范园区。指导桂东电子、吉光电子等企业开发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依托龙头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搭建供应链绿色信息管理平台,推动水泥、电力、石材行业固废协同、能源转换、废弃物再资源化。实施冠成新材料、广厦环保科技、华砻再生资源回收等碳酸钙行业废渣综合利用项目,构建涵盖开采、生产、销售、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碳酸钙产业绿色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加强节能环保监察,建立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评价机制。

2.发展壮大绿色产业。通过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开发利用新能源、实施节能环保工程、培育和发展绿色服务业,形成以循环经济、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为鲜明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推广应用先进节能低碳技术装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新能源应用比例。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降低电网煤炭消耗量。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推进重点行业机器换人,奏响绿色发展协奏曲。

3.推动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引导入园企业集中进行工艺设备改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再循环技术等绿色技术,改变落后生产方式,达标排放污染物,实现绿色转型。推动钢铁行业实施副产煤气高值利用;有色行业实施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高效强化拜耳法氧化铝生产、粗铜连续吹炼等技术改造;化工行业实施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硝酸综合处理等改造;水泥行业实施高固气比熟料煅烧、无球化粉磨等改造;食品加工行业实施机械式蒸汽再压缩等改造。推动工业系统节能改造、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和工业能效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

4.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在工厂、园区建设光伏、光热、热泵和智能微电网,提高生产过程中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采用水系统平衡优化整体解决方案等节水技术,对化工、钢铁、食品、石材等高耗水行业实施清污分流分质、高效循环、串级、综合污水处理及回用改造。围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动力电池、废钢资源回收等,重点应用和推广高效破碎、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装备。

责任分工:市工信委、环保局、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八)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行动

1.创新招商工作方式。建立市、县(区)、工业园区联合招商机制,共同组织专项招商推介活动,细化联合招商工作方案,重点以园区招商、展会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的途径,多渠道多方式抓好工业招商引资工作。

2.实施精准招商。围绕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稀土、铝电子、钢铁、食品药品等行业,制定方案开展专项招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碳酸钙、装配式建筑、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的产业链状况,分析各产业的弱链和缺链环节,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实施精准产业链招商。

3.探索推行重资产招商。不断完善标准厂房及厂区基础设施、代购生产设备、配套提供员工公寓等,推行重资产招商模式,瞄准国内外行业龙头和知名企业,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一批重资产招商项目,吸引龙头企业轻资产拎包入住,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促使企业轻装上阵抢占市场先机。

责任分工:市投资促进局牵头,市工信委、工商联、非公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及各工业园区管委具体推进。

(九)实施县域工业振兴发展行动

1.完善园区规划编制与管理。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一县(区)一园区原则,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园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与产城融合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融合。每个园区打造1-2个主导产业,形成一县(区)一业发展格局。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品特色明显的高精特新企业。

2.提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水平。积极探索多种投融资渠道,鼓励采取“PPP”“EPC”等模式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各县域工业园区力争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热(通气)、土地平整等五通一平,每个园区初步建有排污排水处理厂和企业孵化器。同时,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园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贸物流、公共交通、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园区基本形成宜居宜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承载能力。

3.大力加强园区招商工作。充分发挥县区的招商平台和载体作用,立足本地资源,围绕主导产业,紧盯强企、央企、民营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主动吸引和承接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入园投资,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聚。开展专题招商、点对点招商、以商招商、联动招商等多种形式招商活动,加大招商精准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力争每个县域工业园区都有1-2500强企业入驻,确保当年招商投资项目开工率达30%以上。

责任分工:市工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规划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投资促进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及各工业园区管委具体推进。

(十)实施企业人才培育行动

1.加强企业家教育培训。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建立企业家队伍信息库,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按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并予以广泛宣传,让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法律上有保障。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商会等开展精准化的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等,组织企业家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增强企业家综合能力。

2.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入股与投资兴业相结合的方式,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创业创新型人才引进,建立完善创业创新平台载体,助推人才产业创新,鼓励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或团队。

3.加强培育产业技能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元制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搭建协同育人平台,鼓励市内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紧扣产业变革、市场需求和工业高质量发展设置专业学科,采取代培、委培、校企联合办学、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人才交流等多种形式,面向生产一线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育和塑造新时代工匠精神,围绕全市体球网,足球比分网:、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开展技能大赛和科技创新比赛活动,开展八桂工匠贺州工匠的遴选和表彰。不断创新有利于工匠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为产业工人晋升技术等级,提高工资待遇开通绿色通道,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工信委、教育局、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国资委、工商联、总工会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及各工业园区管委具体推进。

(十一)实施企业成长行动

1.增强国有工业企业活力。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最大限度放开非公资本准入和退出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尽快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体制改革,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制度,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

2.壮大民营工业企业。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市体球网,足球比分网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民营企业平等待遇,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加强政银企合作,积极协调民营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银企合作制度,拓宽民营工业企业融资渠道。加大民营工业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盘活存量、做大总量。

3.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创业园区建设,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等创业。加大财政扶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壮大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支持平台,建立完善中小微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加强企业制度、管理和技术等培训服务,促进一批创业型中小企业发展。

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工信委、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发展改革委、人社局、教育局、财政局、金融办、税务局,贺州银监局、市工商联、市非公办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十二)实施品牌建设市场开拓行动

1.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开展标杆创建、质量对标等活动,实施系统化质量管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鼓励制定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组织质量技术攻关,提升关键共性质量技术,推动相关行业质量整体提升。

2.加大工业品牌培育。增强品牌创意设计、传播、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能力,积极培育行业性品牌,强化品牌商誉保护和产权运用。推进品牌化建设,坚持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向品牌经营要利润。加强对企业的商标法律宣传,积极引导注册并依法规范使用工业产品商标。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商标品牌建设工作机制,推动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整合政府、中介服务机构、院校和研究机构等资源,开展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服务。提升企业境外商标发展能力,支持企业运用商标品牌参与国际竞争,有针对性地开展商标品牌海外布局,积极宣传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加强商标品牌合作和保护,积极参与建设中国一东盟知名品牌推广服务平台,利用区域认证制度,积极参与中国东盟知名品牌互认。对获得中国质量奖、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广西名牌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定,及时协助企业申报表彰奖励和政策支持。

3.推进市内工业产品协作配套。编制发布贺州优质工业产品推荐目录,鼓励选用推荐目录产品,促进企业间开展协作配套,提高产品本地化率。鼓励行业协会等机构围绕重点产业链,组织市内企业开展工业产品协作配套对接活动。

4.加强工业产品宣传推广。组织开展产品线上线下展销推介活动,积极参与建设广西工业产品线上博览平台,加快工业电子商务发展,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博览展销活动,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建立健全行业参展参会奖励补助政策,鼓励政策性担保机构对有订单的工业企业开展无抵押贷款担保融资。

责任分工:市商务局牵头,市质监局、工商局、工信委、金融办,贺州检验检疫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及具体推进。

(十三)实施工业发展环境优化行动

1.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确保上级明确已取消、下放的事项落实到位,按照审批最少的要求,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依规减、并、放,大幅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二是积极推行项目并联审批。加快推进已出台的《贺州市一个平台管项目审批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到位,理顺前期工作体制,推进发改、规划、国土、环保、安监、林业、水利等部门的同步审批办理、限时办结;三是试行工业项目投资承诺制。探索推行先建后验模式,以目录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布准入条件及相关方面标准和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企业在投产前完成相关行政许可事项;四是做好招商签约项目服务。对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避免因人员或政策变动造成对客商项目朝令夕改,确保项目落地建设。

2.降低经营成本。一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把握自治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契机,争取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园区、企业纳入到电力直接交易范围,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指导提出最优交易方案;二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在确保员工合法权益的情况下,按照自治区降低社保缴费比例的要求,降低五险缴费比例,落实困难企业缓缴政策。利用园区、高校等平台,举行对接会、宣讲会、招聘会,协助企业开展招工活动;三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积极对接区内外的大型物流企业落地,在贺州市注册公司并开展业务,使贺州融入全区乃至全国物流体系。加快道路、码头、货场、物流园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整合铁路、水运、公路等综合交通优势,保障工业产品和重要原材料供应。加快推进大黄蜂无车承运平台等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借助大数据、网络云等信息化手段,实现物流信息实时共享,物流设施高效整合,物流资源匹配使用。四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新兴产业融资担保、惠企贷、小微企业担保等准入门槛,加快贷款审批进度,完善风险共担机制。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直投、产业基金、融资租赁、平台代建等各种可行模式,解决重大企业项目融资问题。强化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合作投资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 突出要素保障。一是强化工业用地保障。加大工业用地储备力度,确保新增工业建设用地滚动式开发规模达3万亩以上,让项目即签即落地,缩短建设时间,使其尽快发挥效益。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统筹安排项目用地,首先保障工业产业项目需求。改进供地模式,采取租让结合、先租后让和分期供地模式,弹性确定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年限;二是强化产能及环境容量保障。积极向上级发改、工信、环保等部门争取产能、能源消费总量、强度、环境总量指标,为新增项目落户和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创造条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建设;三是强化人才保障。重点支持工业领域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实用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引导企业加大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决策谋划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以人才集聚推动工业创新驱动发展。

责任分工: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人社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交通运输局、政管办、商务局、金融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三、行动保障

(一)加强组织协调。全市各级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工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工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市本级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各县(区)要建立一把手抓工业的机制,一把手担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做好辖区有关工作。各牵头单位要牵头抓好各自负责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制定配套措施,形成大抓工业、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把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对工业战线人员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营造发展氛围。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深化对我市高质量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高度重视工业高质量发展,把工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面落实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为政理念,说干就干,干就干好,汇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形成干工业光荣、企业家英雄的社会共识,全面营造共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考核激励。建立健全工业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将重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县(区)和园区,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强化工作督查,市委、市人民政府不定期对各级各部门落实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完成目标任务较好的单位以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以及工作表现较差的人员进行通报批评。

网站地图网站邮箱:
【贺州发布】政务微信公众号互联网网站标识信息
主办单位:贺州市人民政府,电话:0774-5123111
备案号:桂ICP备05002231号,桂公网安备 45110202000050号
网站标识码:4511000008,技术支持:贺州电信、贺州锐思网络
总访问量:70240197今日访问量:6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