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比分网

 
繁体版
  贺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gxhz.gov.cn        【贺州发布】政务微信        【长寿贺州】政务微博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贺州简介 |  新闻中心 |  政务信息 |  网上办事 |  便民利企服务 |  互动交流 | 
  首页  >  政务信息  >  数据发布  >  统计信息
贺州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
日期:2016/2/2 17:15:55    来源:市统计局        

“十二五”期间,贺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发展不动摇,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等种种困难,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全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公共服务及民生事业进一步改善。我市“十二五”规划制订的主要经济目标已基本实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十三五”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十二五”时期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初步预计,全市“十二五”末即2015年度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68.11亿元,年均增长8.4%,是2010年的1.58倍,人均GDP达到24800元,年均增长7.7%,是2010年的1.7倍,基本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坚持把“工业立市”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明确了打造两个千亿元产业的战略目标,工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动力。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76.39亿元,是2010年的1.55倍,年均增长1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2.59亿元,是2010年的2.37倍,年均增长19.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带动全市经济加快发展,同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三)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项目彰显成效

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25.93亿元,是2010年的1.72倍,年均增速达22%。投资快速增长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达到“十二五”规划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000 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的目标任务。

(四)财政收入稳步增加,财政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

    201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47.14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速达到14.5%,财政收入“十二五”期间实现了翻番。十二五期间民生领域财政累计支出555.7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78.9%

(五)消费市场日趋繁荣,消费热点逐步升级

“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环境和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改善,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消费市场日趋繁荣。2015年达到146.9亿元,是2010年的1.87倍,年均增长13.3%

   (六)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逐年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为35%,预计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43%,年均提高1.54个百分点; “十二五”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94元,是2010年的1.59倍,年均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56元,是2010年的1.87倍,年均增长13.4%。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出城镇居民收入增幅3.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为1)为3.13:1,与2010年的3.68:1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七)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其比重呈上升态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1.5:47:31.5调整为2015年的22:40.3:37.7,与“十一五”末比,第一产业基本持平,第二产业下降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6.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不断提升,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看,我市“十二五”规划实施总体良好,各项规划任务按时有序推进,大部分目标任务有望如期落实,但要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任务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十二五”收官之年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难度不断加大

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内国际形势出现一些新变化,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有所加快,但仍然处于深刻调整中,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仍然艰难而复杂。2015年我国将步入经济增速换挡的关键期。在这种背景下,我市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加,特别是受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放缓,对外贸易下滑,税收收入增收乏力等问题日益显现,“十二五”收官之年要保持全市经济较快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对“十二五”各项预期目标的如期完成带来一定压力。

   (二)加快工业发展难度增大,“节能降耗”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

作为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关键还是看工业。但近两年来,面对市场需求减弱、价格下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断加剧等多重压力,我市工业经济增速放缓,在“十二五”的最后一年要加快工业发展难度增大,主要原因:一是产业转型升级相对滞后,新增产能不足。从全市工业发展看,工业内部产业转型升级较慢,新的增长点不多,缺少新增产能拉动,导致工业可持续增长能力不足。二是支柱产业拉动减弱。钢铁、火电等行业受市场及政策影响下滑明显,也导致其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减弱。三是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市场需求减弱。四是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决定了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较多,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品产量还很大,这些资源型、高耗能的重化工产业群带来能源消耗强度的上升,致使全市“节能降耗”与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矛盾更加突出。

(三)促消费政策逐步退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进入“十二五”以来,因国家相关政策、消费环境变化,国家部分促进消费的政策逐步退出,新的鼓励消费的政策尚未出台,不同程度给消费市场带来影响。同时,受人口持续下降、大型项目建设减少、企业效益下降、外向消费和网络消费不断上升等因素影响,消费市场活跃度呈现逐步减缓的趋势,消费对县域经济的带动能力依然不强。

(四)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偏弱,区域性特色经济不明显

“十二五”以来我市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是上升的,但是综合实力并不强,经济总量小,发展缓慢。县域经济无论是从经济总量、人均GDP,还是人均财政收入,与全国、广西先进市县都存在较大差距,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市总体上特色经济发展缓慢,本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有的只是以低附加值的原材料形式出售,有的也只是低效率的利用,普遍没有进行深加工,没有形成产业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既是长远之策,更是完成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任重道远,亟待加强和提速。

三、加快经济发展的建议

()抓住机遇强化根基,不断壮大综合经济实力

一是以产业投资、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增量调结构,以存量强根基。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在抓好工业投资的同时,注重挖掘一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项目,用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三是努力加快落实工业产业项目的引进、建设、实施,切实加强对签约工业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促使体球网,足球比分网工业项目尽快落实、加快建设、发挥效益。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特点不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做到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是把握好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关系,转型不是一朝一夕,更不能一蹴而就,钢铁、电力等传统产业仍将是全市经济的主导。因此在传统行业里做好工艺更新改造,产品升级转型尤为重要,还要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延伸,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在新兴产业方面,在着力推进我市两个千亿元产业的发展,也是“十三五”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提升低耗能高附加值行业在工业中的占比,优化结构升级。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旅游业、物流业、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中介、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三是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与城乡结构、需求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更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三)以特色发展为引领,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从我市各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对各县区给予不同的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的步伐。一是各县区要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结合各县(区)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县区要实现加快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制定符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找准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区位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促进县域产业从产业化转化为特色化,发展产业链条和特色经济,以此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二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一方面要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县城镇和县(区)中心镇,发挥其经济辐射力与带动力。另一方面,要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尤其是加快17个重点镇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镇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四)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也是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一是进一步加快富民步伐。要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并高度重视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问题,稳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二是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向教育和医疗保障领域、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的投入;三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工程,加强市场监管,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四是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找准路子,突显特色,创新方式,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扶贫政策,建立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脱贫联动机制,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产业富民,积极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网站地图网站邮箱:
【贺州发布】政务微信公众号互联网网站标识信息
主办单位:贺州市人民政府,电话:0774-5123111
备案号:桂ICP备05002231号,桂公网安备 45110202000050号
网站标识码:4511000008,技术支持:贺州电信、贺州锐思网络
总访问量:75852491今日访问量:104513